乌克兰收到坏消息,欧洲突然爆发内讧,多国拒绝派兵!泽连斯基下狠手,北约成员遭重创

Connor 比特币交易价格 2025-09-01 1 0

据报道,这段时间欧洲的风向,像极了一条被反复折叠的折线。一边是巴黎传来“志愿联盟”的鼓噪,马克龙再度把“派兵赴乌”的话题推向台前;另一边,罗马冷不丁扔出一句嘲讽——萨尔维尼让马克龙自己戴头盔上前线。法国外交部火速召见意大利大使,指责“不可接受”。

看上去是口水战,实质是欧盟在乌克兰问题上的裂痕被明晃晃地拉开。更刺眼的,是战场外:乌军对“友谊”输油管道出手,直接伤到匈牙利与斯洛伐克的能源安全,匈牙利宣布对相关乌方军官施行入境禁令,措辞里写满了“主权被侵犯”。

乌克兰收到坏消息,欧洲突然爆发内讧,多国拒绝派兵!泽连斯基下狠手,北约成员遭重创

法媒与意媒都确认,意大利副总理萨尔维尼20日公开质疑法国对乌的支持路线,点名马克龙“要打你先上”。法国21日召见意大利大使,强调这类表达损害两国互信。与此同步,法新社提到的“志愿联盟”设想,被包装为“停火后派驻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的方案,由法英牵头,意大利屡次拒绝邀请。

另一端的东欧战线,匈牙利外长西雅尔多宣布,对近期指挥袭击“友谊”管道的乌克兰军官实施入境禁令,理由是乌方“明知该管道对匈牙利能源安全至关重要”,仍多次用无人机与导弹攻击泵站,造成经乌南线向匈牙利与斯洛伐克的原油供应中断数日。

管道起自俄罗斯,北线通往波兰与德国,南线经乌克兰抵达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是冷战年代遗留的中东欧能源动脉。这条线长期被欧盟制裁“豁免”,原因很现实:没有替代。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对这条脐带的依赖,决定了任何“长时间中断”都会立刻传导到炼厂开工、成品油供应与电力系统稳定上。过去三年,即便战事激烈,乌方仍然“收取过路费、维持输送”这笔生意,没有完全动它。这回乌军对多个泵站的集中打击,意味着红线被跨越。

这直接触发了两重外溢效应。其一,匈牙利与斯洛伐克的“国家安全叙事”被重构:不是“为了乌克兰我们要忍”,而是“乌克兰在伤害我们”。西雅尔多的措辞已指向“主权受侵害”,这是北约条约语境里的高敏词。其二,欧洲内部对乌援助的政治动员会被大幅削弱。斯洛伐克开始评估削减对乌柴油出口的可能性,波兰与罗马尼亚传达“停火后不考虑派维和兵”的语气,哪怕各国表述不同,共同点是:不愿把自身安全与经济置于乌方风险之下。

乌克兰收到坏消息,欧洲突然爆发内讧,多国拒绝派兵!泽连斯基下狠手,北约成员遭重创

展开全文

回到巴黎与罗马的争执。这不是一次“语言射击”,而是“军事投送意愿”的大曝光。法国希望以“欧洲安全领头羊”的形象继续主导议程,把“安全保障—驻军稳定—欧洲自主”的链条叠在一起。但问题在于,真正能为驻军方案提供“后勤-兵员-政治耐力”的国家不多;更要命的是,出兵的政治红利与政治风险严重不对称。

乌克兰主动袭击“友谊”管道,是对欧洲盟友的公然挑衅,也逼出了欧洲内部真正的分裂。斯洛伐克外长布拉纳尔直言,这对乌克兰本身没有任何好处。斯洛伐克是乌克兰第二大柴油供应国,一旦断供,乌军坦克、装甲车辆、火炮运输都将陷入瘫痪。东欧国家警惕升级,供应链里的能源节点无法绕开俄罗斯。欧盟想在制裁和现实之间两头讨好,结果成了自相矛盾的“笑柄”。

乌克兰收到坏消息,欧洲突然爆发内讧,多国拒绝派兵!泽连斯基下狠手,北约成员遭重创

当前局势下,乌克兰政府已从“寸土必争”转向为谈判做准备。“一寸不让”的底线正在无声后退,俄乌消耗战拖到今天,成了体制、资源、信心的全面消耗。普京会不会趁势而上?西方会不会真破釜沉舟?欧洲社会的反战情绪持续升温,民粹主义抬头,马克龙的主张越来越像“孤家寡人”,萨尔维尼们的“躺平”才是主流。欧洲的内讧、美国的退缩、乌克兰的冒险、俄罗斯的铁腕,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决定着这场冲突的未来走向。

欧洲支持联盟分崩离析,多国拒绝派兵,北约成员遭遇能源重创,乌克兰孤注一掷袭击盟友利益,反被俄军痛击。普京大军未必真能一举压境,但乌克兰的盟友阵营,已经先一步乱作一团。欧洲的分裂和乌克兰的孤立,才是这场危机最真实的注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