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币安中国的信息
为了能够使我国临床肿瘤学者更加快速方便地分享国际最前沿研究信息,2017年7月6日~9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联合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在上海共同了举办“临床肿瘤学新进展学术研讨会——Best of ASCO(BOA)event in China”,北京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协办。来自我国各地的近2000名专家学者,汇聚上海,共同对近一年来的肿瘤各领域研究热点进行热烈交流和讨论。同时,本次BOA会议在网上进行直播,将近1万名学者在网络观看会议的精彩内容。
开幕式
CSCO候任理事长、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李进教授主持开幕式并发言。李教授介绍,BOA是ASCO精选的当年热点研究,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宣讲交流和解读,BOA China不仅仅是ASCO学术经验的交流,也凝聚着我国学者的学术思想。
本次大会主席、北京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理事长、解放军南京81医院秦叔逵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秦教授首先代表CSCO理事长、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后任理事长李进教授,CSCO和北京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以及本次大会的主委会,向前来参会的国内专家,表示衷心地感谢。在致辞中,秦教授讲到,众所周知,每年的ASCO年会是年度国际肿瘤学盛会,规模最大、进展最多、水平最高。CSCO作为ASCO的姊妹学会,联手在每年的ASCO年会之后,举办Best of ASCO会议,使我国学者能够更加及时方便地获悉当年最新的临床肿瘤学研究进展的内容。时至今日,BOA China已经举办第九届,今年ASCO年会的主题是:“Making Difference in Cancer Care WITH YOU”,CSCO与ASCO根据年会主题,结合中国肿瘤临床实际,精选出35篇热点研究,进行交流和讨论,同时邀请各领域重要专家进行点评,并针对某些领域,进行专题讨论,力求展现2017年ASCO年会的重要进展。同时,BOA为我国学者创造了交流临床经验的良好机会。
大会报告撷英
在7月7日上午的大会报告上,进行了有关血液/淋巴瘤、头颈部肿瘤、胃肠肿瘤的学术内容汇报。
血液/淋巴瘤专场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黄慧强教授和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郭晔教授主持了血液/淋巴瘤专场的学术交流。
郭晔教授针对ASCO年会三项血液学领域研究进行了解读,这包括“(Ab#7500)BR或R-CHOP/R-CVP作为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或套细胞淋巴瘤的一线治疗:BRIGHT研究5年随访结果”、“(Ab#7002)博舒替尼对比伊马替尼治疗新诊断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FORE试验的初步结果”以及“(Ab#7508)早期免疫化疗失败的滤泡性淋巴瘤患者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与HLA相合的同胞供体或非血缘相关供体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比较:国际血液与骨髓移植研究中心(CIBMTR)的分析”。
黄慧强教授以“惰性淋巴瘤治疗思考”为题,对这三项研究进行了专家点评。黄教授总结道,针对一线治疗选择,治疗惰性淋巴瘤/MCL,R-CHOP和BR都是比较好的免疫化疗方案;BR与R-CHOP方案,不是对立的而是互补的。对于老年惰性淋巴瘤/MCL治疗,必须确定治疗目标,避免过度治疗,少数年轻患者,需积极治疗,避免治疗不足;总之,必须在遵循循证医学基础上,做高度个体化的处理。
头颈部肿瘤专场
郭晔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胡超苏教授,主持了头颈部肿瘤专场的学术交流。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李志铭教授针对ASCO年会三项头颈部肿瘤进行了解读,这三项研究包括“(Ab#6000)复发和转移性头颈部鳞癌患者化疗±贝伐珠单抗对比治疗的Ⅲ期随机临床研究:E1305研究生存分析,ECOG-ACRIN肿瘤研究组试验”、“(Ab#6002)RCT研究、化疗或放化疗后仍有血浆EBV-DNA的鼻咽癌患者继续予以辅助化疗能否获益”和“(Ab#6007)接受放化疗的局部进展期头颈部肿瘤患者中对比顺铂每周方案或三周方案的Ⅲ期随机研究”。
郭晔教授对这三项研究进行专家点评。针对Ab#6000研究,郭教授认为研究中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例如对照组并非标准治疗、联合贝伐珠单抗改善了ORR和PFS,但同时增加了毒性、缺乏生活质量数据的比较等。针对Ab#6002研究,郭教授提出了对研究的疑问,例如辅助化疗方案是否合适,姑息化疗是否等同于辅助化疗?EBV DNA的水平是否需要作为分层因素进行随机?试验组仅有50%的患者完成6个周期辅助化疗,是否治疗强度不足?
胃肠肿瘤专场1
李进教授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沈琳教授主持了这部分内容的学术交流。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张小田教授针对胃肠领域的两项研究进行了解读。两项研究分别为“(Ab#4014)尼莫单抗加或不加伊匹单抗治疗晚期/转移性化疗难治性胃、食管、食管胃交界部癌:CheckMate032研究”和“(Ab#3507)一线选择性内放射治疗(SIRT)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总生存分析的FOXFIRE前瞻性随机研究”。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黄镜教授以“晚期胃肠肿瘤治疗新进展”为题,对这两项研究进行了专家点评。其中,黄教授针对Ab#3507研究总结道,SIRT联合FOLFOX一线化疗并未改善肠癌肝转移患者的OS或PFS;增加SIRT能使肝内病灶的PFS和反应率显著提高;FOLFOX+SIRT组毒性更高,尤其是血液毒性;FOLFOX+SIRT组患者较少接受贝伐珠单抗和后续的全身治疗;右半肠癌的肝转移患者SIRT治疗有更多获益,值得在其他试验中作为进一步探索。
胃肠肿瘤专场2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张苏展教授主持了这部分内容的学术交流。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陈功教授,对本次大会“(Ab#LBA1)IDEA研究:Ⅲ期结肠癌患者术后奥沙利铂为基础辅助化疗时间(3个月或6个月)的前瞻性汇总分析”等三项研究,进行了介绍。
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的潘宏铭教授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专家点评。
与会专家对于研究内容,表现了极高的关注热情,针对研究结果,发表了各自的真知灼见,正可谓百家争鸣。
■ 会场花絮
会议有为期两天的精彩学术内容,请继续关注“中国医学论坛报”BOA CHINA的系列深度报道。
图文报道|中国医学论坛报记者 贾春实 王迈
评论